我国有一句俗语,叫做:“买的不如卖的精”。我认为这句话用在“房屋买卖”上更为贴切,笔者从事房产销售已经十年有余,见识过各式各样的“买房陷阱”。说实话,如果你是一个“买房小白”,从进入售楼处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掉入开发商早已设计好的“买房陷阱”,难以避免。
陷阱一:商品房开盘陷阱
先认筹,再集中开盘,是大多数开发商最常用的销售方式,但是,你知道吗?从你认筹的那一刻开始,你就已经被开发商套路了。
很多人都以为开盘的价格一定会比平时的价格要低,其实不然。现如今,大多数开发商都喜欢“高开低走”,也就是开盘的时候价格高,狠狠的收割一波客户,然后,再降价销售,变相的提高竞争力。这样的“开盘套路”越来越普遍,购房者在买房之前一定要擦亮双眼,避免掉入“买房陷阱”。
如何避免?在买房的时候,建议先去看一下周边的楼盘,同区域、同产品的价格基本上决定了未开盘项目的价格,摸清楚以后,给自己定一个心理价位。倘若开盘的时候价格高于心理价位,果断放弃,反之,可以按照原计划选房。
除了“高开低走”,开盘的时候开发商还喜欢故意营造紧张氛围以及“藏优质房源”。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开发商会找暖场人员充人数的事情,50块钱一天或者100元一天,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营造开盘紧张,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混入客户当中,一起抢房,这些暖场人员往往都是最先进入开盘现场的“客户”,他们会把好楼层,优质房源先“买”下来,然后,等真正的客户进场以后,选择的都是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房源,而好房源,开发商会“藏起来”,等到开盘后,加价销售,美其名曰客户退的房子,仅此一套!
这样的情况,如何避免?给大家一个建议,在当下楼市,楼市调控以及房屋总量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不要凑热闹参加开盘销售,很多时候,平时的价格要比开盘的价格还低。
陷阱二:房屋配套陷阱
大多数购房者都会把房子附近是否有商超,房子附近是否有医院,房子附近是否有学校,房子附近是否有购物市场,房子附近是否有公园等作为买房的必要条件之一。
开发商正是抓住了购房者的这种心理,所以,在楼盘宣传的时候,往往会重点突出“配套”的优势,甚至,夸大宣传。比如“出家门,进校门”、“某某学区房”“一公里内有某某购物广场”等等。
但是,在交房以后,却迟迟见不到当初宣传的“配套”,有的是待开发,有的压根就不存在。
如何避免?如果你看到楼盘宣传对配套设施有着明确的标准,最好让开发商将配套以及交付时间明确的写在购房合同中,以便发生纠纷的时候可以更好地进行维权。
陷阱三:购房合同陷阱
在签订购房合同的时候,需要开发商和购房者双方确认无误后填写。因为,合同是由开发商制定,所以,很多该由开发商填写的地方,开发商会空着不填,然后,告知购房者,这里都是统一版本,可以不用填。
然而,这些空白的地方开发商就有可能在上面做手脚,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求开发商把统一版本填写上,避免开发商做手脚。
陷阱四:内部认购陷阱
很多开发商在未取得《商品房销售许可证》的时候,往往会开放内部认购通道,并告知:价格会相对较低,然后,通过合作房产中介以及置业顾问将消息扩散出去,吸引有需求的购房者。
但是,大家要清楚,这样的房子一旦出现问题,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因为这样的房子是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背景下购买的,不符合法律要求,买房者的权益自然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遇到这种情况,不买就是最好的选择。
陷阱五:物业管理陷阱
物业管理是交房入住以后才会遇到的。
很多物业公司都会有这样的规定:如果住户不能按时缴纳物业管理费,就会给该住户断水、断电、断煤气。
试问,物业公司有这样的权利吗?答案是没有的!因为住户和物业公司之间是通过物业服务产生法律关系,而非水、电、煤气;水、电、煤气是住户和水务、国家电网、燃气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所以,物业公司是无权给住户停水、停电、停煤气的。
所以,在交房以后签订物业合同的时候,购房者要仔细阅读,如果出现可以停水、停电、停煤气的条款,要及时指出来,并拒绝签字。
除了以上提到的5个最常见的“买房陷阱”,买房过程中还有很多“买房陷阱”,比如样板间的尺寸与实际尺寸并不相符等等,所以,了解一些买房常识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动辄上百万的房价,试错成本过高,所以,买房无小事,三思而后行才是最正确的买房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