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协人资环建委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东航大兴机场基地开展建筑领域减污降碳专题调研。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在向委员们介绍情况时表示,北京已建成绿色建筑1.66亿平方米。
委员们参观了大兴国际机场大厅、东航大兴机场基地。大兴国际机场采用了创新型能源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多种形式实现全场自身产生可再生能源占总能耗比例15%以上。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向委员们介绍了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减碳工作情况。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约99656万平方米,未来较长时期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仍将刚性增长。2021年全市民用建筑能耗4214万吨标煤,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50%以上。
北京市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北京新航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延庆世园会等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实施高星级绿色建筑。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1.66亿平方米,通过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共858项,绿色建筑发展在全国居于前列。此外,北京市还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2017年至2021年底全市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累计达到74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12%,装配式建筑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市政协委员们调研后表示,电力在北京市民用建筑碳排放的占比最高,绿色电力应用占比总体上决定了建筑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应采取措施大幅提升绿色电力比例。供热系统重构势在必行,应提升供热服务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热力系统,推广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热应用,全面实施供热计量收费,推广供热计量和末端智能化控制,做到精准供热,通过差别化财政补贴和燃气阶梯价格,淘汰能耗高、水平差的供热服务企业。
委员们还建议,要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超低能耗建筑推广,如在用地环节将超低能耗建筑纳入“最低建设标准”,对于政府投资的学校、养老院、幼儿园等建设项目全面实施超低能耗建筑,制定“十四五”时期本市超低能耗奖励政策,对于社会资本自愿实施的项目给予奖励,适时将超低能耗建筑推荐性设计标准提升为强制性设计标准。